“大国三农”2025年春季读书会第四期:对农村集体化成败得失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4日 11:12      已阅读:

5月10日上午9:00,“大国三农”2025年春季读书会第四期在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106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读书会围绕温铁军教授《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中的第八章“对农村集体化成败得失问题的研究”展开广泛的交流与研讨。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潘家恩教授参与其中,与同学们共同探索三农问题。


6dd6b01da0ba50afe7a45c7a0b21217

读书会现场


小组分享环节,第三组成员对第八章进行了简明梳理并分享了对于集体化的感悟与思考。肖瑞娜从内外视角分析了关于集体经济得失的争议及集体化的作用;苟正春通过清晰简明的思维导图梳理分析了1960-1970年集体化时期的台账情况,并得出了集体经济的低效运行威胁到了农民低水平生存的需要,为人民公社解体奠定条件的认识;曾楚介绍了对农村集体化问题的访谈调查的背景情况,通过表格、列举等方式展现集体化时期农村生产关系变化、劳动监督困境以及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等实际情况;陈许栩则对小组分享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同时在跨文化比较框架下,梳理中西视角下对集体经济形态的分析路径。

成员交流环节,现场思维碰撞不断。潘家恩教授根据温老师第八章内容的巧思,强调学生做研究也要注重数据与访谈、定量与定性结合,突破固有思维,以更全面的视角剖析三农问题,并援引黄宗智“农业过密化”理论,结合具体案例剖析集体化时期农业内卷化困境的制度成因,同时结合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与卢作孚民生实践理念,从新集团生活、新熟人社会和统分结合经营等维度,提出乡村现代化转型的多元路径设想。


5930c100d17aa8ef7b6b7feafef65c9478a175895f9b8082070359928ee4a4

读书会交流现场


针对乡村建设,农发专业的陈林依也表达了自身的想法,乡村建设应秉持整体观,将乡村置于社会系统考量其与各要素关系;国家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应科学技术与团体组织发展;还解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制度,强调土地集体所有,保障承包权稳定,促进经营权合理流转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李行结合《周易》中的观点,表达了对历史上人口增长,生育、家庭问题的认识。此外,社会工作专业的蒙宇虹、马里奥及唐艺恬分别分享和思考了目前村干部处境、发展出路及村集体相关制度优化的问题;对中西两个视角介绍了对中国农民 “愚私弱私”的思考;分析三农问题应重视农民主体性的认识。

读书会结尾,潘家恩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强调了读书的意义不仅在于宏观层面的认识,更能反观到当今的现实生活。同时他鼓励同学们在研究中建立整体性思维,既要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经济制度与发展模式的共性,又要结合具体时空背景把握其特性。在探讨问题时,要具备反思意识,客观看待历史事件的局限性与积极意义,辩证分析同一问题的不同面向。


潘家恩教授总结现场


此次 “大国三农” 读书会,通过多维度的交流,不仅加深了参与者对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发展历程的理解,更引发了对未来乡村建设的思考。


撰稿人:陈许栩、曾楚

视觉设计:陈骏辉

责任编辑:刘蕾

审核:潘家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