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茶馆·青年MEETING第二期沙龙预告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6日 11:42      已阅读:

在当下,传统职场的诸多困境,如薪资增长缓慢、AI替代风险加剧、35岁职业危机以及“996”高压工作模式带来的身心疲惫,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陷入迷茫与焦虑之中。与此同时,《余生不上班》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别样的生活与就业创业路径。书中讲述了6位年轻人勇敢跳出城市常规生活,选择在乡村开启“人生实验”的故事。他们摆脱了打卡、加班、漫长通勤以及不稳定居住环境等城市工作生活的困扰,即便面临外界的嘲讽、不被理解和各种难以预料的阻碍,依然坚定地在乡村探索新的生活方式与职业可能。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就业创业并非只有城市里按部就班的那一条路,在广阔天地间,有着无数等待年轻人去挖掘和开拓的机会。



高校作为青年人才的汇聚地,肩负着培养学生多元就业创业观念的重任。本期沙龙,邀请《余生不上班》的作者和书中的两位主人公,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激发高校学子对就业创业的全新思考,鼓励大家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勇敢探寻属于自己的独特职业发展方向,在不同领域中实现自身价值。


沙龙主题

青年就业创业的新选择:《余生不上班:我的乡村人生实验》新书分享会


办单位

共青团西南大学委员会

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乡村建设学院)


办单位

西南大学图书馆

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乡村振兴研学实践社

西南大学农耕文化教育创新社


举办时

5月7日(周三) 19:00-20:30


活动地点

西南大学中心图书馆9楼


嘉宾简介

汪琳薇 共青团西南大学委员会副书记

潘家恩 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袁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

罗  《余生不上班:我的乡村人生实验》作者、乡村创业者

唐  成都亮亮农场主理人、西南大学校友

张  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人才培养办公室主任


新书简介

《余生不上班:我的乡村人生实验》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逸。主要内容是一群青年,决心在乡村来一场“人生实验”。该书并非简单的乡村生活记录,它更是一部引发深度思考的作品。作者在讲述个人故事的同时,也融入了对社会问题的探讨,例如城乡差异、精神内耗、人生意义等等。这本书将引发读者对自身生活状态的反思,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思考,以及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重新审视。


新书推荐语

青年人下乡并不是一个很稀缺的话题,但这本书是把青年人的生命自觉与回归乡土紧密结合并作为主题思想来讨论的,因此更值得关注。——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温铁军

罗逸从自身经历出发,不断追问:“我到底喜欢什么?我这辈子到底要做什么?”带着生命的创痛,在一次次“返回”中,她夯实了生命的根基,恢复了饱满的元气,并找到了更多的同行者。可以说,这本书聚焦于年轻人的精神困惑和相应出路,将目光对准回归乡土的那批年轻人,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凸显了“真实经验”和“扎根大地”的重要价值。 ——非虚构作家《我的二本学生》作者黄灯

一群有主见的年轻人,他们真回农村了!罗逸的文笔特别好,把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写得非常真实,看得你心里痒痒的,也忍不住琢磨:人生到底怎么活才有意义?如果你也迷茫了、累了,想换个活法,那这本书绝对能给你一点启发。它不光讲个人选择,也讲这时代的另一种出路。——乡村笔记创始人汪星宇



视觉设计:刘懋兴

责任编辑:刘蕾

审核:潘家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