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执行院长肖亚成赴大足区参加新材料农业应用供需对接会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3日 16:52      已阅读:


—转自第1眼TV-华龙网

10月31日,“红链协同·创新蓝海”2025年新材料农业应用供需对接会在大足区季家镇人民政府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共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联合委员会、中共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支部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季家镇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季家镇梯子村委员会承办。会议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西南大学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肖亚成同川渝政府、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新材料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转化路径与应用前景。

大足区季家镇党委书记高才主持会议。来自行业协会、重庆两江新区、大足区、四川省资阳市、成都市等地的代表参会,围绕成渝地区科技兴农展开深入交流。

31ECB

会议伊始,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两大专题,多位专家学者带来前沿且务实的主题报告。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肖亚成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人才双向流动。他强调,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走出一条彰显本土特色的振兴之路。

112AD

大足区季家镇梯子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陈景刚分享了该村从市级贫困村蜕变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历程。全村依托劳模工作室,聚焦黑山羊特色产业,推动科学育种、有机肥研发和电商销售深度融合,实现科技赋能农业。

两江协同创新区联合党委委员,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曹国华推介“高活性人造腐殖质”技术。该技术能有效提升地力、减少污染,已在棉花、石榴、苹果等作物中实现显著增产,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方案。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裕丰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顾问袁晓辉展示了新材料在辣椒、韭菜等作物上的应用成效。试验表明,使用该材料后辣椒产量实现翻番,韭菜每22天可采收约2000斤,同时品质显著提升,获农户现场认可并主动采购。

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副院长罗怀勇与重庆飞快通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鸥共同分享了《低空物流配送开创重庆低空应用新场景》。据介绍,该技术通过无人机实现山区物资快速配送,将原本2小时的车程缩短至20分钟,在医疗急救、森林巡检等领域展现高效能力,为乡村物流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

哈工大重庆研究院药食中心执行主任曾德永聚焦植物活性成分提取技术,将刺五加、蓝莓等农产品原料深加工为口服液、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为农业大健康产业提拓宽了农产品转化路径。

在随后的交流探讨中,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会议举行了“党建联建”、“乡村振兴”及“产业供需”三大板块的项目签约仪式。一系列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江协同创新区“政产学研资”协同机制进入到实质推进阶段。

两江投资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两江协同创新区公司董事长,两江协同创新区联合党委书记孙阳总结阐释了“红链协同”党建品牌的内涵,即以红色党建为链,联动科创党组织共促产业发展。她指出本次活动首次将主题党日从园区延伸至区县、从工业拓展至农业,是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并承诺将推进科技、资金与人才直达乡村,持续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新动能。

189A4

大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印国建强调,本次活动是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科技兴农的生动实践。他高度评价“高活性人造腐殖质”等创新技术对保障粮食安全与土壤改良的重要意义,提出要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政产学研资协同,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田间地头转化,共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

19AFE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本次会议通过轮值主题党日机制,聚焦“技术转化攻坚、资源协同增效、模式创新示范”三大行动,是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深刻实践。未来,两江协同创新区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与市场机制双轮驱动,不断开辟农业发展新路径,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新质生产力。


(第1眼TV-华龙网 责任编辑:刘思利)

原文链接:“红链协同·创新蓝海”——2025年新材料农业应用供需对接会举办



视觉设计:黄明月

责任编辑:刘蕾

审核:潘家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