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博士(1991,伦敦经济政治学院[LSE]),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美国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政治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国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美国研究》主编、中国社科院高级职称评委、美国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国际社会学学会(IIS)副会长、国际跨文化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Trancultura)副所长、《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Current Sociology》、《Comparative Sociology》、《Global Social Policy》、《InternationalMigration》等杂志担任国际编委。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1998-2003)、院国际合作局局长(2003-200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大科学项目评审委员(2005-200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转型管理”(MOST)政府间理事会副主席、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副理事长。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以及联合国、欧盟、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资助的研究课题和发展项目,并参与组织了2010年“中欧文化高峰论坛”等大型高层学术交流活动。用汉、英在国内外发表过论文多篇,有的被翻译成了日、德、法、西、韩和泰文,主要著作包括《寻求生存》(合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未完成的叙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西部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误导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和《我们的时代》(合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等,并主编有《与地球重新签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CHINAREFLECTED》(ARENA PRESS,2003)、《迈向和谐》(天津科技出版社,2004)、《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农民工反贫困》(中英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三联书店,2007)、《挑战博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美国研究所青年论文集(2009卷)》(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等。翻译的著作包括《现代性的后果》(吉登斯著,合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亚当斯密在北京》(阿里奇著,合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重建社区公共性——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经济>2010.3. 。近期关于中国对外政策的文章包括“中国在21世纪上半期的国际环境与战略选择”, 载《战略高度》,玛雅主编,三联书店,2008;“国家安全与对外关系:对60年的回顾与思考”,载《中国对外关系:回顾与思考(1949-2009)》,张蕴岭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China-US Relations:towards Maturity,载TheInternational Spectator, Volume 44, Issue 2, June 2009, pp.9-16(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