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院长在《光明日报》发表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16日 20:59      已阅读:

2020年4月15日,温铁军院长结合我院在重庆市城口县进行的研究工作,在《光明日报》第5版发表题为《生态资本深化的创新探索》的文章。

全文如下:

城口县地处重庆最北端。走进城口,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山大、沟深、坡陡。我先后两次到城口调研,2018年去城口时就感到,这里的自然条件不适合搞规模化农业,要脱贫摘帽必须在贯彻两山理念上创新,推进生态资本深化的改革。

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我一直在研究空间生态资源开发和生态资本深化问题。城口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在于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围而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这个交通不便的贫困县,各级干部生态化转型意识清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明确,早已发展起县域生态经济。由此,西南大学与城口联合建立了深改试验区。

发展转型,首先要思想转变。面对脱贫攻坚这个党向人民郑重承诺的政治责任,城口县坚定不移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发动干部群众打好生态牌,算好生态账,走好生态路,依靠生态富。

几年来,城口在“三变”改革中盘活农村空间生态资源,不论依托公司带动,还是村集体引领,在生态资源开发中都强调群众参与村域空间生态资源定价,通过重构乡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制度创新来实现资源资本化内生的“益贫性”,这也利于各地在探索生产发展型、资源开发型、项目带动型等多种模式的生态经济发展中实现了脱贫攻坚的战略目标。君不见,一批“大巴山森林人家”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打通了特色农产品出山的高速路,90%贫困户与市场主体建立利益联结,不仅搞活了农村经济,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也实现了生态资源的价值利用。

参与城口深改的同事们不禁感叹:“我们想到的,城口做了。我们没想到的,城口也在做,而且很有成效。”在我看来,城口依靠生态脱贫是质量效益型的,奠定了农民长期财产性收益的制度基础而且可持续。

城口的深改实践并没有停下,他们思考的是如何实现生态资源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2019年7月,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机构和城口县签署协议,共同建设城口分院,着力推进全域生态资源整合开发研究,探索县域生态资源多元化的价值化实现形式,目前已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运营管理方案、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试点方案,以城乡融合为指导、农文旅融合为主线,以构建山地特色生态经济体系为抓手,以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为着力点,打造大巴山区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

随着重大对外交通项目的加快推进,再过一两年,城口的交通条件将显著改善,将为城乡融合助推生态经济更上一层楼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支撑。我们相信,城口只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必将为探索深山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推动国家级贫困县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

城口是生态明珠,更期待城口成为生态资本深化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