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西南大学“大国三农”读书会第三期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5日 09:00      已阅读:

12月2日下午,“大国三农”2023年秋季读书会第三期在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顺利举办。此次读书会以“乡村与现代文化”为主题展开学习和讨论。此次活动由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潘家恩教授进行现场点评,刘懋兴和涂嘉陵负责组织。

读书会伊始,陈洁梅带领同学们回顾本次主题的阅读内容:《秋菊打官司》和《被告山杠爷》反映现代法治与传统乡土社会的冲突和矛盾,《二嫫》和《L县见闻》展现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对乡村文化的冲击,提出“还有别的选择吗?”的思考。


读书会现场



随后,同学们围绕主题从法治建设、个体与时代、性别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涂嘉陵认为,《秋菊打官司》的冲突根源之一在于秋菊诉求与现代法律判决的错位。秋菊和山杠爷的故事促使我们发现、重视司法中的地方性知识和地方性共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法律是面向社会的一种普遍规制,判决应以法律为准绳,而非个人依据个人洞识处理个案。因此,法治的本土化应是更高层次的本土化,即法律概念、法律制度、法律理论的本土化,而不是完全迎合个人期望而在个案层面上的“本土化”。同时,社会也在不断变迁,传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法律与社会现实的互动。


涂嘉陵发言现场


李劲佚认为激进地套用西方法律易破坏乡村内生的和谐秩序,我们在推进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既要重视正式法律制度的建设,也要尊重乡村内生的非正式社会制度与秩序,最终实现法律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刘懋兴认为现代化最大的特点在于人们追求极致的理性,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指出乡村秩序的维护也要考虑成本。

对于电影中的二嫫形象,杨婧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道,在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的冲击下,农二代农三代被老师和父母赋予走出农村的期望。他们朝着长辈认为的成功人士之方向前进,到大城市念书,找一份体面工作,但终究还是无法回答人生三问: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去何处?涂嘉陵补充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是被构建的。我们需要在庞杂的信息中保持清醒,保持独立。


潘家恩教授总结现场


最后,潘家恩教授总结道,中西方文化具有根源上的差异。中西方之间、城与乡之间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处理方式也就不一样,但并无好坏之分,我们要在具体情境下做出具体的分析和选择。此外,潘家恩教授指出,时代不会线性地向前发展,我们不能做廉价的乐观主义者,要注意到今天的社会还存在很多病态的地方并不断为改进做出努力。我们要从被构建的概念中解放出来,以自己为方法折射出社会,有意识地去反思、质疑和追问。最后潘家恩教授寄语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考,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保持清醒、保持独立。



(撰稿人:陈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