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下午,“大国三农”2023年秋季读书会第四期在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顺利举办。此次读书会以“乡村与现代农业”为主题展开学习和讨论。此次活动由研究院副院长潘家恩教授、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赛老师进行现场点评,刘懋兴和涂嘉陵负责组织。
读书会现场
活动伊始,周梦以《现代农业的困惑》《环境和资源的危机》展开领读,向大家介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业领域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与困惑。她呼吁采取更加可持续的农业实践,倡导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张嘉豪以《失窃的收成:跨国公司的全球农业掠夺(节选)》为重点,聚焦于跨国公司对全球农业的影响。他以美国、古巴、朝鲜三国农业为例强调跨国公司通过种子、化肥和农药的垄断,对农业市场和农民造成的巨大影响,发出怎样更好地支持可持续农业的追问。
涂嘉陵向大家分享《从“谁来养活中国”到“怎样养活中国”——粮食属性、AB模式与发展主义时代的食物主权》一文,指出粮食的基本属性为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消费属性三个方面,其中社会属性是第一位的。我们的选择塑造了这个世界。
刘懋兴聚焦于《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这本书所探讨的议题。他从拉丁美洲的农业现状和发展历程出发,指出这个地区在农业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同时,深入分析拉丁美洲的农业被跨国公司控制、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等问题。认为工业化并不改变国际世界的不平等。任何国家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随后,读书会成员就如何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进行热烈的讨论。在讨论环节,潘家恩教授建议大家以比较的视角对中国农业的问题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去深入讨论“怎么办”的问题。张赛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现代农业发展中最难的是进行消费者的教育、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针对这一问题,潘家恩教授指出要注意“消费者的自觉”,即联系农业背后的丰富群体,可以尝试建立连接机制,形成参与式保障体系。同学们也围绕着消费、需求、人口、土地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在大农业、大食物、大产业背景下,借助知识、技术和政策的结合,可以为中国现代农业带来更多机遇和发展空间。
张赛老师点评现场
读书会接近尾声,张赛老师进行现场点评。她指出,任何一种农业模式的设计到落地,都不能照抄照搬,这需要一个互相认可的漫长过程。而生产者以及信任机制的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提升消费者自己的认知和加强农产品的辨识。她勉励同学们,做事切不可急功近利,要找到自己的定位,走到内心中去,找到自己的路和方向。
最后,潘家恩教授向大家进行好书推荐并进行总结。他强调,农业不能就农业谈农业,今日所提大食物观,大在食物的来源多样性、大在食物的功能多元性、大在农业主体的多元性。农业的背后从来都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是社会化的广泛参与。
潘家恩教授点评现场
撰稿人:卢丹
供图人:涂嘉陵
视觉设计:刘懋兴
责任编辑:刘蕾
审核:潘家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