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把“大食物观”落实到粮食安全和乡村产业振兴之中,2023年11月24日至25日,由中共宁德市委、宁德市人民政府、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指导,中共屏南县委、屏南县人民政府主办,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屏南县“三个一流”高山农业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承办的“大食物观与粮食安全研讨会”在屏南举办。同期,“屏南800”生态公共品牌正式发布,全国首个“大食物馆”落地屏南,“我在屏南有喜柿”签约和认领正式开启。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潘征,福建农林大学校长、福建省人民政府参事兰思仁,宁德市委副书记练欣,宁德市副市长、屏南县委书记党帅等省市领导,著名“三农”问题专家、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温铁军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生态文明教研部张孝德教授等专家学者以及乡村振兴实践者近百人参会,共同推进粮食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总结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大食物观研讨会现场
24日上午,大食物观与粮食安全研讨会开幕,开幕式由屏南县委副书记、县长柳岳主持。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潘征在开幕式发言中指出,保障粮食安全与树立大食物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具有内在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保障粮食安全是树立大食物观的基础条件,而随着人们对食物的需求更加丰富多样化,树立大食物观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支撑粮食安全战略。屏南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在全省率先开展“粮食安全屏南行动”,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近年来不断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屏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潘征会长发言现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提出的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要求,结合屏南县平均海拔830米的海拔优势以及屏南已形成的文创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特色,“屏南800”生态公共品牌在此次研讨会上正式发布。温铁军教授作为“屏南800”生态公共品牌首席推荐官,介绍了“屏南800”生态公共品牌的创建过程与对于屏南走生态产业化道路的意义,而后,他从中国消费升级历史的角度,指出“屏南800”生态公共品牌所倡导的“康养”理念是第四次消费浪潮的重要内涵。
“屏南800”生态公共品牌发布现场
主旨演讲环节由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肖亚成教授主持。
温铁军教授为本次研讨会作《大食物体系与粮食安全》主旨演讲,他首先从调控者、消费者、生产者三个方面分析了粮食安全责任主体的问题,随后指出资本增密推进农业产业化导致了食品安全恶化与农业面源污染,在此背景下,他强调大家应进一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大食物观”,这不仅关乎发展理念或生态环境某个单一方面,而是牵涉到所有群体的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
温铁军教授演讲现场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张孝德作《乡村蕴含未来》主旨演讲。他分析了中西方文明的不同,阐明了乡村对于中华文明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国要为未来世界贡献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新文明模式,使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化,而生态文明建设的起点在乡村。“乡村是新文明之根”,张孝德教授说道。
张孝德教授演讲现场
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教授、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生态农业与生态文明转型研究中心主任王松良作《粮食安全、大食物观与生态农业》主旨演讲,他强调指出:“农业是把太阳光转变成人们健康、幸福生活的事业。”因此,指导农业发展的学科一定要从经济学走向生态经济学;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和大食物观的根本途径,倡议通过构建健全的农业生态补偿、生态产品认证和社区支持农业机制,推进生态农业产品价值的全面兑现。
王松良教授演讲现场
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主任、世界食学论坛理事长刘广伟于线上作“整全食政与可持续发展”主旨演讲,他分析了人类食学问题的复杂性和整体性,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视角出发构建食学自主知识体系。刘广伟指出:“整全食政思想解决食学问题基本思想是四个统筹,即:统筹食物生产和食物利用、统筹农民利益与市民利益、统筹乡村振兴与健康生活和统筹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刘广伟主任线上演讲现场
24日下午,“大食物馆”揭牌仪式在屏南县熙岭乡四坪村举行,仪式由屏南县委副书记蔡晶晶主持,温铁军教授和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胜熙共同揭牌,屏南县委副书记、县长柳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合作节目部副主任薛建峰,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教授、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生态农业与生态文明转型研究中心主任王松良,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项目专家萧淑贞,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军,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总策划林正碌等共同见证。
四坪村“大食物馆”揭牌仪式现场
温铁军教授在发言中表示:“大食物观”极大地扩展了我们现在关于“粮食安全观”的内涵,同时也使得许多像福建一样多山的地区,不至于拘泥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那“一分田”上,而应把“八山一水”全部纳入大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中。从这个角度看,大食物馆落地在这样一个村庄,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尤其在现在粮食安全政策作出重大调整的时候,大家共同努力,所做出的这个创新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据悉,“大食物馆”落地屏南县熙岭乡四坪村,是屏南县政府委托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专家团队、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团队,发动新老村民,以“大食物观”为思想引领,以“整个村都是大食物馆”为思路,以“食材、食趣、食养、食育”为线索共同创建的。为此,四坪村还举办了“大食物游园”活动,将“四食”理念与游戏打卡结合,让游客能够在村庄游览的同时,沉浸式体验大食物观的理念内涵和在地乡土文化。
温铁军教授(中)与屏南县柳岳县长(左)在四坪村参观大食物馆
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家恩教授提出:“大食物的‘大’体现在很多方面,第一,民以食为天,‘三农’问题、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第二,我们的食材来源是多样的;第三,基于乡村多元价值和农业多功能性,因此要把大食物观融入整个村庄和乡村的多元业态之中,大食物馆不只是一个场馆,因此‘整个四坪村都是大食物馆’。第四,大食物的参与主体也应该是多元的,食物安全不只是农民的事,在屏南,我们发起‘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发动党政干部带头认领一亩田、发动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积极参与。我们希望开门办馆、发动更多专家学者、在地干部和新老村民一起努力,创建大食物馆,共同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践行大食物观。”
潘家恩教授为与会嘉宾进行四坪村大食物体验导览
11月24日,屏南县熙岭乡四坪村正式推出“我在屏南有喜柿”认领活动,进行了现场签约及首批“柿民证”颁发。
此次认领活动是在屏南县之前推出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我在屏南有亩田”项目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体现社会化、生态化、数字化等特点,以及三产融合的结构性转变。项目通过乡属国企、村集体、村合作社三方合作,以共创方式建立新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村域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创共享共富。项目同时尝试激活沉睡的公共基础设施资产,以经营创新促进生态资源的可持续活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并以“弱鸟可望先飞”为精神指引,尝试探索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我在屏南有喜柿”签约现场
屏南县政协党组成员、熙岭乡党委书记张宜世为温铁军教授颁发柿民证
熙岭乡乡长杨林为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秘书长萧淑贞(左),中央新影集团一级导演韩君倩(右)颁发柿民证
四坪村党支部书记潘家如为重庆市巴南区东温泉镇鱼池村党委书记文承军(左),四川沐云文旅董事长张俊春(右)颁发柿民证
温铁军教授领取柿民证后指出,农村中大量资源性资产处于沉淀状态,要做到生态产业化,并且村民能够分享产业留在县域的收益,这样有利于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温铁军教授发言
24日至25日期间,“大食物观与生态文明转型”专题研讨会与“城乡融合与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举办,各界专家学者以及乡村振兴实践者共同参与研讨。
“大食物观与生态文明转型”专题研讨会由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黄必旺主持,发言人为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项目专家萧淑贞,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屏南县一糯千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邱桂敏,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乡野艺校创始人毛华磊,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乡建助理员、屏南爱故乡书吧主理人付宗玉。发言人共同对乡村振兴中的文化自觉以及各村践行大食物观与生态文明转型的经验开展了交流和讨论。
“城乡融合与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由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李晓阳教授主持,发言人为屏南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发展总策划林正碌,重庆市城口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原主任许衍,重庆市巴南区东温泉镇鱼池村党委书记文承军,云南大理蓝续绿色文化发展中心联合创始人张斌,乡村新生活实践者、重庆南岸石牛村新村民罗逸。发言人共同从城乡的衣食住行、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等方面依据自身经验开展了研讨。
研讨会讨论现场
发言人分享现场
25日上午,大食物观与粮食安全研讨会闭幕式在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举行,由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家恩教授主持,各位专家学者及实践者围绕本次研讨会进行总结与展望。
闭幕式上,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肖亚成教授谈到参加研讨会的心得体会:一方面,“大食物观”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更大和更可持续的保障;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平衡消费者的多样化选择和农业农村发展的多样化供给,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需要进一步协同推进。
肖亚成教授总结现场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胜熙认为大食物观总的来说,主要就是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土地资源除了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还要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功能的需要,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既然需求是多样性的,那么土地资源的使用就不应仅限于粮食,应该更合理、有效、可持续、多元化地运用。一个村庄可以承载农耕之外的其他业态、文化、生活和创意。村庄就像一个容器,这个“容器”不再局限于是农耕的容器,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容器,只要是科学有效地把它利用好,就有无限的可能。而作为“灵魂”的乡风文明非常重要,将乡村的文明文化保护起来,再加以活化利用,使之有序地传承下去,这是乡村振兴所不可或缺的。
王胜熙副会长总结现场
温铁军院长在闭幕式上指出:“本次会议交流充分,同时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应将现有认识和国家的重大战略调整进一步结合,以使认识具有政治高度,并在一线实践中有所体现。越是推进生态化,越是符合我们山区发展客观需求,越是重视干部群众在各地创业创新的经验,我们的知识体系就越丰富,我们配合国家战略形成智库研究的能力也就越提高。因此,应从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两山’理念落实的高度来推进本次会议的总结和下一阶段实践的进一步开展。”
温铁军教授总结现场
(编辑:梁莉 郭稷昕 冷嘉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