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5月,为推动“百年乡村建设”口述史研究与纪录片拍摄,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与《探·百年乡建》摄制组在北京对历史乡建先贤梁漱溟、卢作孚、晏阳初的后人及学生进行口述访谈,同时组织当代乡建实践者的参与历程回顾。口述对象中既有104岁高龄长者,也有至今活跃在一线的“80后”当代乡村建设骨干。今年是梁漱溟先生和卢作孚先生130周年诞辰,谨以此组文章向先贤致敬!
5月9日,我院副院长潘家恩教授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韩君倩导演团队到访北京安哲建筑事务所,组织了“当代乡村建设实践的回顾与总结”专题座谈,同时就“百年乡建”微展览(北京)进行筹划。梁漱溟先生之孙梁钦东、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部刘忱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何慧丽教授、北京安哲建筑事务所创办人王求安、“爱故乡·村歌计划”发起人孙恒和村歌协作者吕途博士、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总经理黄志友、中社科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所所长卢轩、北京市石景山区糖葫芦国艺传播中心主任郑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李彦岩、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王思贤等人参与交流。
潘家恩介绍百年乡建整体情况
座谈中,潘家恩首先从中国历史乡村建设到新世纪乡村建设实践进行了介绍。他指出,百年乡建缘起于百年乡村破坏,也就此引发源源不断的乡村自我保护和乡土重建,而以“回流”和“回嵌”为内涵的百年乡村建设也不断创造出社会发展新可能。
黄志友分享自己参与当代乡村建设二十年历程
黄志友结合个人成长历程,详细分享了新农人视角下的新时代乡村建设。他认为,小毛驴这类城乡互助融合发展的CSA试验既是百年乡村建设传统的延续,也是新时代新元素相互生成的结果。经过十五年的坚持和发展,目前小毛驴已开拓出生产互助、亲子教育、文化推广、创业孵化等多样化产业系统,是当代乡村建设转型社会企业的有力尝试。
孙恒吕途通过音乐回顾团队在城乡间参与乡村建设的历程和故事
孙恒和吕途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外普拉村村歌《风情外普拉》开场,对“爱故乡·村歌计划”进行了介绍。从为劳动者歌唱到为乡村歌唱,以音乐服务社会是其团队发起村歌计划最初契机;村歌计划以村民为主体开展参与式创作,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业已成为新时期凝聚村庄、实现文化振兴的有效手段。
北京安哲建筑事务所创办人王求安结合案例分享其团队近年来
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完全以村民为主体的乡建实践”
王求安通过多个生动案例分享了自身成长经历及其团队的建筑设计理念。在经历早期个体迷茫期后,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规划建设成为他的工作志向选择。他认为,将深植当地风俗的农村本土建筑元素嵌入新时期的乡村旅游民居规划,并将民居进行差异化设计,才符合当前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和文旅建设需求。
梁漱溟之孙梁钦东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参与交流
梁钦东高度评价正在进行中的当代乡村建设实践,认为与会嘉宾都在用各自的方法来介入乡村改造和更新,这就是乡村变化的根源。在其看来,让村民在经济上体面的生活,提升村民生活获得感,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乡村。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刘忱教授进行点评
刘忱教授深切回顾了与各位分享者共同参与乡村建设的点点滴滴,认为各位嘉宾的实践正逐渐对社会和个体带来积极变化,实践者在实践中也在不断改造着自己,让自我的生活有方向、有目标、有价值。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何慧丽教授进行总结
何慧丽教授分享了自己见证年轻一辈乡村建设者成长的体会。她强调,人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和自我周边的社会负责,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职责是要寻找的社会规律,研究者要“尊道贵德”,在实践中寻找规律,并在实践中弘发规律。
筹划中的北京安哲建筑事务所“百年乡建”微展览
交流会合影
百年乡建,继往开来,从历史开始,向未来走去!本次活动为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乡村建设学院)与纪录片《探·百年乡建》团队合作的当代篇章,相关内容将收录至该纪录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