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推动电影《七声》走进重庆,青年学子热议使命担当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6日 09:15      已阅读:

-转自上游新闻

电影预告链接

在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的推动下,近日,电影《七声》走进重庆,并在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等重庆高校的青年学子引发广泛热议。

电影《七声》改编自作家葛亮的短篇小说《阿霞》,讲述了社会学专业的大学生毛果在一家餐馆进行暑期社会实践,邂逅了许多身份各异、境遇不同的外来打工者,并且和善良正直却被周围人视为“有病”的阿霞结下了深厚友谊。当毛果时隔一年再次回到苏州小饭馆时,原本的朋友却纷纷离散、各自选择了不同的生存道路。

在西南大学的放映结束后,该校农耕文化教育创新社的青年学子们与导演及嘉宾就影片折射出的“青年与乡村”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青年们在影片中既看到了“他者”的人生经历与当前的社会变迁,也看到了“自我”的影子与多种可能。

紧随其后,在热心青年师生的推动下影片从高校报告厅走向社区并回归影院。10月27日,电影《七声》走进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月28日,谷家文创主理人谷剑飞将《七声》带回自己的母校重庆理工大学,现场400余名青年学生踊跃参与;11月3日,《七声》走进重庆人文科技学院;11月4日,北碚区作家协会、中国新诗创作中心联合谷家文创举办观影及研讨活动;11月6日上午,韩君倩导演走进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主讲“坚持一以贯之的创作情怀——电影《七声》创作谈”;11月6日下午,北碚区朝阳街道、北碚区朝阳商会联合谷家文创在星轶影城邀请周边餐馆商户老板和员工观看《七声》;11月6日晚上,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国家治理学院、新闻传媒学院的老师们将“课堂”搬到“影院”,自掏腰包请学生们在影院观看并交流《七声》,观影人群包括了高校学院、地方街道、地方商会、地方作协、文创共享空间、青年社团等,吸引中学生、大学生、大学教师、商户员工等。

制片人李一林认为,“影片完成的时候,不是剪辑结束的时候,而是它走向观众并与观众产生交流的时候。”

年仅12岁的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汪昭余对影中的主角毛果和阿霞的形象特征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她认为毛果还可以做得更多,我们青年应该做得更多。西南大学学生刘懋兴认为电影《七声》让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进一步熟悉了社会与个体、梦想与现实、生活与担当,大学生应像主角毛果一样走出象牙塔进行社会实践,特别是走进乡村这片广阔天地,探索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院长秦红雨认为,电影《七声》洞悉社会变迁轨迹,通过路边餐馆、务工者云集的苏州、全球化大势下的广阔乡村,这些大小不同的空间相互叠加,折射出务工者的喜怒哀乐,启示更多青年在新形势下要从不同空间中不断去定位自己,力争让自己“折叠式”人生散射出熠熠光彩。

重庆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馆长刘刚也在筹划为周边建筑工地的工人们放映一场《七声》,让更多务工者能看到这部以自己为主角的电影。

猪八戒网联合创始人、西南政法大学广播影视与新媒体研究院研究员刘川郁也被影片深深打动,在观影后即兴创作了歌曲《七声》:一声生活,事事洞明皆学问;一声命运,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声勤劳,唯有前行带来好运;一声善良,融化铁石唯有真情;一声责任,迎着困难笑对人生;一声无奈,酸甜苦辣都要看轻;一声梦想,在坚守中风雨兼程……

《七声》的导演韩君倩表示,自己的创作主题已经从“乡愁”走向“乡建”。她被北碚这座百年乡建的“集大成之地”所吸引和震撼,目前正在重庆开展大型纪录片《探·中国百年乡建》的拍摄工作,未来也计划与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合作成立乡村影像工作室,以摄像机为“新农具”,带动更多青年人走进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