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已然转变为城乡中国的基本格局,让我们更需要在乡村去发现中国,实现多学科多视角的跨学科调研与对话。“在乡村发现中国”跨学科调研活动由我院自2018年联合发起,前两期分别于2018年7月10—20日和2019年8月20—29日在西北、华北、西南举办,取得良好效果。因新冠疫情,第三期跨学科调研从2020年暑假推至2022年暑假,与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硕博研习营结合举办。2023年夏天,第四期跨学科调研与对话在福建屏南和浙江缙云次第开展。“在乡村发现中国”跨学科调研与对话为我们在乡村中重新发现中国、认识和梳理中国农村基本经验与规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山西农业大学学报》以专题特稿的方式连续刊发历年调研成果,已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学术品牌活动。
2024年8月3日—8月10日,由我院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五期“在乡村发现中国”跨学科调研与对话(2024)活动圆满举行。调研团由我院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周立教授担任团长,我院副院长潘家恩教授担任副团长,邀请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多家院校的跨学科学者共同组成。2024年,调研团先后在山西左权县、昔阳县、太谷县和太原市实地调研,并开展现场跨学科交流与深度对话。第一天调研团在左权县“看见了”桐裕1941小镇、麻田八路军总部等红色遗址,晚上“听见了”左权盲宣队作为集体记忆的微观叙事。
麻田八路军总部调研团合影
调研团走访左权盲宣队
第二天,调研团走访了大寨乡村振兴研究院和昔阳县大寨村,回顾了农业学大寨的流变历程,分析讨论了以陈永贵为代表的集体化时期的复杂内涵,并试图重构大寨精神对于当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启示意义。
大寨乡村振兴研究院座谈会
第三天,调研团见证了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雅和讲席教授常镪在昔阳县长岭村采用村民自主协商方式,对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打分,为村庄资源的统筹使用、引入民宿运营主体奠定了基础,积极推动了“一级市场”的建设。此外,调研团也实地走访了昔阳县崇家岭村,了解其昔日“西水东调”工程与如今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实地走访长岭村
调研团参访崇家岭村
第四天,调研团在太谷县参观了杜润生故居,追寻乡建先贤的人生轨迹及其对中国“三农”政策沿革的影响,讨论了“乡野”与“朝堂”的循环机制。
杜润生故居调研团合影
第五天,调研团参观了以苗木种植为主导产业的白燕村、以设施蔬菜产业为引领的闫村、以温泉康养项目为抓手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东卜村等多个村庄,探讨了“运动式”治理常态化后的未来去向。
实地走访白燕村
最后一天,调研团在太原稻田公园参加了以“城乡融合 向新而行”为主题的全国乡村振兴专家稻田公园论坛。调研团团长周立教授以“城乡中国与城乡融合”为题做了主旨报告,总结了在城乡中国与城乡融合背景下,发现了“海绵省”山西能够晋善晋美,探讨“新国富论”的租利两得前景。调研团副团长潘家恩教授主持了以“在山西,我们发现了什么?”为主题的对话沙龙,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赵月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张浩研究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慧瑜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狄金华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中心常镪主任、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常利兵教授依次发言,围绕山西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农耕文明等话题跨学科交流,提出了一系列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考。
周立教授作主旨报告
潘家恩教授主持对话沙龙
撰稿人:王彩虹
视觉设计:刘懋兴
责任编辑:刘蕾
审核:潘家恩